一、农业物联网定义
所谓物联网,其是当前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90年代物联网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并被人们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物联网的定义为:物联网是利用红外线感应、射频技术、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递设备,依据一定的模式,将一些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一定的通信及信息交换,最终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及管理的一类网络。因此所谓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物与物间的智能化连接,从根本来说,物联网的作用就是应用,而当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带来了极大的实践意义及经济价值。农业作为我国最基础的产业,其相比发达国家依旧很是落后,因此必须积极利用这一先进技术来完成农业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二、农业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及现状
(一)农业物联网在我国的常见应用
当前,物联网在我国农业及农村信息化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例如常见的传感技术在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遥感系统、远程监测系统、生物信息及诊断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主要为:(1)它们通过采集系统、实时传感及数据存储功能,可精确地搜索出各类植物对生长温度、光、土壤、湿度等的需求规律,以提供精确地科研数据。(2)利用智能分析及联动控制功能,可及时准确的提供给与植物相适应的环境指标需求,以实现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目的。(3)使用温度和光照智能分析可实现对植物的生长光照需求的精准干预,可以使得植物,尤其是一些名贵植物的生长周期完全根据人工调节。
(二)农业物联网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为以下几个问题:(1)对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没有清晰的市场分析,缺少对物联网核心的明确把握,大多数物联网的引用没有形成规模;(2)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肯定需要大量的投资,如果没有一定的投资,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肯定是一种纸上谈兵,但是目前我国在该方面的投资仍旧较少;(3)在对农业物联网的实践方面,相关工作者缺乏清晰的定位,致使农业物联网的功能没有完全的发挥;(4)没有产生合作共赢的多方共同参与机制,也缺少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使得农业物联网的价值可保证参与方受惠;(5)在我国农业物联网依旧处在理论探讨阶段,其作为一种极为先进的技术及理念,并没有得到非常大的宣传,致使在具体进行工作时理论与实际缺乏下协调,最终致使农业生产者没能获取很好的利益。
三、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研究
如果是从农业物联网的定义来说,那么农业物联网能够应用在很多方面,其可细化至单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又可大至一个产业方面,按照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实践,可大致将我国农业无联网的应用领域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
(一)精细化农业
也就是常说的精准农业,物联网在精细化农业的应用中,其主要是用于采集包括大气温度、土壤湿度、PH值、氮浓度、区域降水量、空气气压及空气湿度等数据信息,并且将这些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传导设备传入中央控制系统,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并进行决策,最终确保农作物可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环保节约的目的。精细化农业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产环境稳定,使得农作物产出得到保证。
(二)农业产品的溯源
农业物联网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完成对农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从而可使得市场消费者充分的了解产品信息,例如“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产品在生产开始到传递至消费者手中,这整个流程都会被记录,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产品的生产信息、物流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气候信息等,这样如果发现有危害安全的产品流入市场,那么通过农业无联网中的信息传导机制,市场管理者可快速的发现问题,并拿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方面的应用在我国目前较为普遍。
(三)基于生态链的商业模式发展规划
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依旧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的难题需要攻克,当前,物联网已经成为继互联网、计算机、移动通信之后又一大创新,其具备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可能达到万亿元的市场应用,而商业模式是制约农业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将来的发展中,一定要加强对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而要想加强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那么必然需要结合农业物联网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最终使得所有参与者均可从中获取应有的收益,获取一定的商业回报,这样才可使得农业物联网真正得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
四、建构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
(一)基于生态链的一些农业物联网运用商业模式设计
1、市场需求。首先对农业物联网对应的市场需求及成长潜力进行研究,研究在运用农业物联网的一些必须资源及相关条件,这是进行商业模式设计的基础,等清晰的把握市场动态因素之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链结构建立。
2、生态链。根据商业模式生态链结构我们可对商业模式生态链流程中所关联到的主要业务环节、价值回报、价值转换、相关结构组成以及一些应该具备的硬性条件等给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在实际进行中,一定要保证整个生态链系统的稳定,一定要对市场资源投入以及市场需求增长做到清晰把握。除去以上叙述之外,还要求保证整个投入与价值可实现具备连续性的闭环回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确保参与方的收入超过投入。
3、种群体系。按照生态链的结构,选取不同的种群,并且对其所占据生态位的投入及产出做具体的评估,只有经过有效的评估,才可保证所有参与者的收益可最大限度的得到保证,进而确定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4、其他一些设计。除去以上外,还包括发展策略设计:具体包括对商业模式有关生态链的发展策略进行设计,保证商业模式的作用可有效发挥;评估及反馈设计:商业模式发展是可变的,因此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要按照特定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及调整反馈。
(二)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应用对策
1、构建市场、增强市场规模、扩大客户源。就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及实践来看,我国的发展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大范围内处于政府的示范性建设中,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相关的市场依旧处于培育状态,对应的客户源并不是很多,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创造需求,使得农业物联网可实现最大限度的应用,最终使得农业物联网生产的产品及其服务可符合大量的消费群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农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整合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对于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其不但是某个单个企业所需要关注的,还需要加强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进而有效的整合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做到共同努力协作,才可真实现参与者共赢的目的。在具体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中,物联网相关设备供应及农产品生产者是整个产业价值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物联网设备供应者及农产品生产者必须利用他们本身的主导地位,积极主动的整合产业链,最终使得产业具备核心竞争力。
3、加强差异化竞争策略实施。按照前文所说,决定农业物联网产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客户,因此必须积极主动的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因为农业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本来就是对过往农业的一种改变创新,因此其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表现在客户对产品品牌及产品本身的感知上。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的消费其本身就是一类差异化消费体验,因此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必须依据市场情况进行清晰的划分,并且按照不同的市场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践,最终给与顾客差异性的产品。
4、加强投资。为了尽可能的加快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扩宽市场,从理论及实践来说,必须要加大对资源的投入力度,并且在投入过程中,通过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投入的资金及资源做到有序投入。
5、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在我国,不论是什么行业,政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农业物联网来说,政府政策的输出更是如此,其发展必定需要政府的舆论导向、人力资源倾斜,以及对资金的注入。
五、结语
本文首先浅要的叙述了农业物联网的定义,其次对农业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做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接着对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的应用领域和其发展规划做了研究,最后以商业模式及生态链理论为基础,总结了一些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的设计方式,为农业中物联网的使用,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总之,对于农业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其关键是要建构一个可持续为顾客提供价值,并且使得参与者可获取一定利益回报的商业模式,并且利用市场正确引导、相关政策推动,最终才可走向成功。
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