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政策支持机制,增强粮食主产区抓粮种粮积极性。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和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动态调整补贴标准,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建立粮食补贴发放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杜绝补贴资金被截留、挪用或克扣,方便各级政府与农民群众对补贴政策与补贴资金的监督与查询等。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特别是超级大县的奖励力度,科学测定、分配资金额,并扩大县级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支配权。增加对产量大县财政转移支付。
3.实施差异粮食补贴支持政策,探索针对种粮大户补贴激励措施。适当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倾斜,出台针对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措施,提高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建议地方政府在农地流转管理过程中,对种粮农民进行农地流转用作粮食生产的给予奖励。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当地典型的种粮大户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地方政府在安排项目上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投入力度,如对种粮大户的水利、道路、土地质量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
4.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今后一段时期,应加快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可以在部分地区试行建立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股份制家庭农场制度,通过土地使用权的自由转让来集中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在粮食主产区,积极推进土地向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手中集中,提高粮食生产规模效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5.着重培育粮食主产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央政府应继续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农业基建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支农工业项目、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应优先向粮食主产区安排。政策的重点应在于培育粮食主产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 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