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成功应用的,是由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基于RFID的区域粮食流通管理”的研发成果。这个也被称为“数字粮库”的项目,经过航天信息公司多年的研发、建设、试点应用,于近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目前,上述成果已向苏州金仓粮食中转储备库、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等江苏省其他19个粮库推广应用。
有关专家指出,粮食收购以次充好,粮食储存账实不符,仓储保管效率低强度大,“转圈粮”骗取国家粮补……这些长期在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国家粮食局组织领导航天信息开发的这一科技成果,打开了一扇解决上述问题的大门。
专家认为,该项目构建了行业物联网应用的完整体系,包括技术研究、设备研制、系统开发、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等工作。如在技术研究方面,攻克了全社会粮食收购信息准确采集与分析、粮食出入库作业自动化和舞弊识别、粮食保管自动化和智能化、管控一体化、异质异构传感器集成等难题。在设备研制方面,成功研制了运粮车辆RFID电子标签、仓廒RFID电子标签、粮食仓储手持式RFID读写器、库区移动设备管理有源RFID设备、报港工作台、称重工作台、车载终端、地磅称重一体化控制终端等设备。在系统开发方面,开发完成农户结算卡系统、粮库信息集成管理平台(“数字粮库”系统)、区域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个系统。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航天信息公司经过持续的研发和建设,在收购、仓储、物流、加工等多个粮食流通环节,建成了贯通基层企业、市县、省级、国家级的四级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多环节、多层次的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物联网、商业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采集、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为提高粮食流通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