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直播与机插秧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6-15 12:28:41
以早熟晚粳稻9915为试验材料,从密度、氮肥运筹和水浆管理3个因子分别对机直播稻、机插稻的分蘖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直播稻的播种量宜在3.5 kg/666.67 m2左右,基本苗、高峰苗和成穗率分别控制在9万株/666.67 m2、52万株/666.67 m2、50%左右;总施氮量(纯氮)控制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与中后期穗肥比例定在5~6∶4~5;当搁田苗数达预期穗数的90%~100%,高峰苗控制在50万~51万株/666.67 m2时,应开始搁田。机插稻的密度宜定在13.3 cm×30.0 cm左右;总氮量(纯氮)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所占比例控制在50%~60%;当搁田苗数占预期穗数的90%~100%,即苗数达到21.5万株/666.67 m2左右,高峰苗控制在23.9万~24.7万株/666.67 m2时,开始搁田,可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机直播稻;机插稻;密度;氮肥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22-03
水稻机械直播、机械栽插是近几年来推广的一项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产物。它与水稻抛秧和育秧栽插方式相比,具有增产潜力大、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1-3]。为了适应水稻机械化种植这一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常州市开展了水稻机直播、机插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密度、肥料运筹及水浆管理3个方面来研究其对机直播稻、机插秧稻的分蘖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对农业大面积生产起科学指导作用[4-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分别设在金坛的直溪、武进的前黄和寨桥及溧阳的三市(区)。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土壤肥力中等。6月10日播种,6月18日栽插,采用26.7 cm行距条播机播种。病虫草防治及水浆管理等措施均一致。
1.2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有芒、早熟晚粳稻9915。
1.3 试验设计
1.3.1 机直播稻播种量试验。干谷播种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3、4、5 kg/666.67 m2。肥料运筹各处理一致,即基肥施碳铵30 kg/666.67 m2和45%复合肥20 kg/666.67 m2,分蘖肥施尿素5 kg/666.67 m2,长粗肥施氯化钾和45%复合肥各5 kg/666.67 m2;穗肥分2次,促花肥施用尿素10 kg/666.67 m2和复合肥5 kg/666.67 m2,保花肥施用45%复合肥10 kg/666.67 m2。
1.3.2 机直播稻氮肥运筹试验。肥料运筹根据(基肥+分蘖肥+长粗肥)/(促花肥+保花肥)的比例分3个处理,分别为7∶3、6∶4、5∶5,具体运筹见表1。干谷播种量4 kg/666.67 m2(折湿谷5.2 kg/666.67 m2)。
1.3.3 机直播稻水浆管理试验。设3个处理:按开始脱水轻搁时间早晚分为: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90%、100%、110%开始脱水轻搁,直至分次搁好为止。小区面积每个处理为1块田,肥料用量运筹方法同密度试验。
1.3.4 机插秧密度试验。行距统一为30.0 cm,按每穴苗数设10.0、11.7、13.3 cm 3种不同株距处理。肥料运筹:基肥、分蘖肥和长粗肥同1.3.1,促花肥调减到尿素7.5 kg/666.67 m2和复合肥5 kg/666.67 m2,保花肥增至45%复合肥12.5 kg/666.67 m2。
1.3.5 机插秧肥料运筹试验。肥料运筹设计同1.3.2,但促花肥用量较1.3.2的调减2.5 kg/666.67 m2,保花肥则增加2.5 kg/666.67 m2。
1.3.6 为机插秧水浆管理试验。处理设计同1.3.3机直播稻水浆管理试验一致,但预期穗数定为20万穗/666.67 m2。
1.4 测定项目
成熟时每个小区计数20穴(5穴×4)有效穗数(>20粒/穗),计算平均每穴穗数,依平均每穴穗数取5穴为1个样本,每小区取2个样本。样本充分风干后脱粒,以清水漂选,测定结实率与千粒重。去边行以实收穴数计单产。依实收单产、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计算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直播稻播种量试验
2.1.1 不同播种量对基本苗、高峰苗和成穗的影响。由表2可知,不同播种量有效穗较为稳定,分别为25.4万、25.8万、25.2万穗/666.67 m2。基本苗和高峰苗均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成穗率则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分别为53.8%、49.4%、45.2%。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基本苗(X)与成穗率(Y)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其方程为Y=-3.255 8X+77.467(R= -0.993**),即基本苗数在7.2万~9.8万株/666.67 m2范围内,每增加1万株/666.67 m2,则成穗率下降3.3个百分点。
2.1.2 基本苗对产量、产量构成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播种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其相关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18.75X2+132.05X+461.7(R=0.999**),Ymax=694.20(Xopt=3.52)。说明播种量存在一个最适值3.52 kg/666.67 m2,产量达最大值694.20 kg/666.67 m2,当播种量超过4 kg/666.67 m2,产量开始明显下降。
播种量增加,基本苗增加,结实率则呈下降趋势。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基本苗与结实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Y=-1.162 8X+102.87(R=-0.956**),即基本苗每增加1万株/666.67 m2,结实率下降1.16个百分点。粒重方面: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量达5 kg/666.67 m2,基本苗达9.8万株/666.67 m2,千粒重为27.9 g,较播量3、4 kg/666.67 m2处理粒重明显下降。
2.2 机直播稻肥料运筹试验
由表3可知,不同氮肥运筹的基本苗较为稳定,分别为9.1万、8.9万、9.3万株/666.67 m2;成穗数也较稳定,分别为25.3万、25.8万、25.7万穗/666.67 m2。高峰苗随后期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52.1万、51.5万、50.9万株/666.67 m2,成穗率有随后期氮肥比例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随后期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实粒数则随后期施氮比例的提高有上升的趋势。机直播稻的产量有随后期施氮比例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分别为679.6、693.4、694.1 kg/66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