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外埠口岸 吉林珲春开启北粮南运新通道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6-15 12:05:05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对外公布《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试点”。在北粮南运大背景下,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将对粮食物流带来哪些利好?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对当地粮食经济意味着什么?这个区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粮油市场报记者专访了吉林省珲春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姜英文。
最经济的航线
“看下这张地图,国家之所以提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这个课题,更多是着眼于珲春区位优势的发挥。”姜英文说。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素有“三国相连、五国相通”之称。珲春市有三个公路口岸和一个铁路口岸与俄、朝相连。以珲春为中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俄、朝两国的10个港口。借助俄罗斯的波谢特港、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港和朝鲜的先锋港、罗津港、清津港等众多港口,珲春市不仅是我国介入东北亚经济合作圈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东北地区一条新的出海大通道。
密集的口岸群、独特的区位优势,珲春市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先天条件确实优越,“过境运输”已经迈出成功一步。姜英文介绍,早在2008年,交通部就同意开辟珲春至罗津(朝鲜)至我国东南沿海(江浙沪)陆海联运航线运营,并根据承运货物的性质,同意经朝鲜罗津港装船至我国东南沿海(江浙沪)港口的陆海联运比照国内航线运输进行管理。
2009年,吉林省及珲春市领导专程赴国家商务部汇报珲春“过境运输”航线的相关情况,得到了商务部领导的肯定与批准。
目前,珲春市经朝鲜罗津港至上海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项目成功实施,自去年1月首批煤炭顺利运抵上海外高桥码头后,已有50多万吨煤炭运往上海、宁波等沿海城市。
据专家测算,从珲春至罗津港,将东北地区及周边国家丰富的资源产品“过境运输”至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是吉林东部、黑龙江南部至江浙沪地区里程最近也最经济的航线。
北粮南运新通道
珲春打造国际物流集散地,粮食在其中的地位如何?
“粮食作为大宗货物,在其中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姜英文此前曾多年担任粮食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可以说是标准的“粮食通”。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供给基地。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为8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商品量为4300万吨左右,占全国粮食商品量的40%,其中粮食外销量为2200万~2500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流通量的1/4。南方江浙沪地区每年净调入粮食都在1200万吨以上。
但北粮南运目前还存在“瓶颈”问题。姜英文说,东北铁路运力长期不足,每到粮食上市季节,运力满足不了40%的需求,这种状况一直困扰着东北的粮食生产,制约了北粮南调顺利实施。
“如果将吉林东部、黑龙江南部等产地的粮食通过珲春经陆海联运航线
‘过境运输’运往江浙沪,就能够有效缓解东北铁路运力不足带来的矛盾,还可以大大缩减吉林东部、黑龙江南部等产地粮食走大连的运输费用。”
“东北地区庞大的粮食产量,江浙沪地区大量的粮食需求,国家在示范区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综合各种因素,可以说珲春发展粮食物流业的内外部环境良好,开辟南粮北调新通道前景广阔,珲春完全可以成为北粮南调不可或缺的重要物流节点。”姜英文如此评价珲春粮食物流。
筹建国际粮食物流园区
在建设北粮南调重要物流节点的过程中,珲春将采取哪些举措?
姜英文介绍,珲春正在抓紧筹建国际粮食物流园区。园区由仓储、运输、加工和交易平台四个板块组成。建设理念是立足交通区位优势,以现代粮食物流产业为主导性基础产业,集粮食仓储运输、货运代理、展示交易、整理配送、市场信息等一系列现代化物流服务功能、技术手段于一体,兼容加工制造,实施综合经营。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一个规模宏大、运作规范的开放性粮食物流枢纽中心区,既是具有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一定程度国际性辐射功能的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同时也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大型、超大型共生企业群。”
目前,珲春正在面向国内外广泛招商,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入区经营。2009年,珲春市政府与浙江中天集团签订了入区辟建珲春粮食局交易所协议,随后又与黑龙江牡丹江市达成了合作组织大宗粮食货物的协定。韩国浦项物流、香港永晖物流及中国外运集团等企业今年相继落户珲春。长春欧亚、浙江义乌、香港豪德等商贸企业纷纷抢滩珲春。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发也为当地粮食行业带来了机遇。
珲春这些年来致力于“做大做强玉米产业,打造珲春粮食黄金名片;做精做深大米产业,打造珲春粮食白金名片”,开发生产的生态硒米被评为中国金奖大米,曾以每斤108元售出了国内最高价。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通过珲春经朝鲜罗津的陆海联运将东北优质粮食运至江浙沪地区,然后再将南方沿海地区的轻工产品运到珲春,对接俄、朝市场,形成双向物流,真正实现北粮南调,南品北进,形成各类货物大出大进的新局面。”姜英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