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逐渐升温,各地烘干机企业如雨后春笋,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粮食烘干机市场呼之欲出
我国粮食年产量约为5亿吨,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与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损失3%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这些损失中因为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就高达21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直接造成的损失180亿~240亿元。
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谷物干燥的机械化首先是提升粮食品质。传统粮食干燥方式是道路及地面晾晒,增加了粮食杂质,降低了粮食品质,带来了交通隐患,且处理能力有限。
其次,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脚步,农村生产组织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大型农场、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业种植大户(专业户)等农村组织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农业种植和经营模式,粮食将由过去分散在单个农民手中转向集中在少数农村组织手中,粮食集中贮藏要求面临首要问题即烘干问题,由此将拉动烘干设备市场的快速膨胀。
再次,近年我国极端天气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农民因天气原因导致的粮食霉变数量不断增加,粮食烘干成为农民的重要需求,为烘干设备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粮食烘干机市场步入成长期
目前,国内烘干设备生产企业达500余家,市场销售额超过30亿元。但烘干机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现实的竞争者多为中小型企业,其技术、产销能力较弱,大型企业整合市场较为容易。
烘干机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从业内人士推算数据看,2005年~2013年这8年间,全国烘干机保有量由起初的3.6万台发展到8万台以上,年均增长率约15.6%。8年间,全国各类烘干机年销售规模由起初的3000台左右上升到近8000台,年均增幅达18.9%。
粮食烘干产业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根据测算数据,从2005年到2013年这8年间,我国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增长了86.5%,年均增长10.8%;2013年,全国实际粮食机械化烘干总量约为6100万吨,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3%。而美国、日本的粮食机械化烘干率均在95%以上,凸显出我国粮食烘干加工产业的差距还相当大。
粮食烘干产业发展水平已严重滞后于全国农机化的总体进程。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9.5%,粮食生产过和中的“耕种管收”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粮食机械化烘干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全国平均机械化烘干率仅在10%左右,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生产的“瓶颈”。
烘干机市场尚处于非规范性发育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发育不均衡。东北市场起步最早,以大型连续式高温烘干塔为主;浙江市场跟进较早,经过五六年时间发育几近成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川渝等地快速崛起,其余地区则刚刚进入萌芽期。二是补贴左右市场供求。用户购买动力几乎全部源于补贴政策拉动,多数地区补贴资金占据实际购机款的大头。若无补贴支持,几乎很少有用户问津。三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作物品种繁多,烘干机需求差异性较大,尤其近年来,烘干机品牌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低劣品牌混入市场。四是价格敏感性强,政府对烘干机的补贴力度过大,多数地区补贴后,用户几乎很少出钱,从而导致价格敏感度增强。用户购机过多考虑价格因素,而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关注度不够。
烘干机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烘干设备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环境利好。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烘干设备的生产与推广,前不久,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中专门提出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包括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南方各省政府机构发布的有关加快粮食烘干速度的文件,在未来3年内要加大烘干设备的规模,形成大面积的烘干效果,例如要使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粮食干燥机械化的目标。浙江绍兴地区,2012年针对谷物烘干机在原有60%购置补贴基础上,补贴标准提高到购置额的80%~90%。烘干设备市场面临良好的经济支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市场上烘干机械种类多,有可供选择推广的实用新型机械和技术服务支撑。三是联合收割机快速推广和跨区作业的模式,使大量谷物需要及时、快速的干燥。未来谷物烘干机械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未来烘干机市场走势
从市场容量分析,按粮食机械烘干比例达到30%计算,我国至少还需要8000~1万套烘干设备,市场年产值能达到200亿元以上。企业如何走出误区,淘金烘干机市场,必须对未来烘干机市场走势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产品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将成为决定烘干机市场竞争的“三大要素”。
对某烘干机企业市场调研的分析显示,由于在烘干机价格构成中补贴比例偏大,因而导致对烘干机的终端价格敏感性增强,成为影响用户选购烘干机的首要因素。产品质量虽然位居次席,但其在影响用户购机选择诸因素中也在发挥关键作用。用户最为关注的质量焦点主要集中在控制系统、水分测试仪、粮食破损率等三个方面。至于售后服务,历来都是用户关注的重点,任何产品都会有瑕疵,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其差异主要取决于企业对问题的态度和责任心。
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将是未来我国烘干机市场的主流。我国地域辽阔,在粮食作物的物种结构、区域分布、生产特性及种植规模等多方面都将继续呈现差异化和多样性,这种粮食生产上的多样性决定了未来烘干机市场需求的两大区特征同时存在:一方面是烘干机类别、品种、规格、型号以及烘干模式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将因其自身具备的烘干粮食品相好、破损率低、可单机联机任意选择等优势而从市场竞争中胜出,成为未来烘干机市场的主流。
大型化、规模化将成为未来烘干机市场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国家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农业集约化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提速、农业生产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聚拢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尤其是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引领下,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粮食加工企业等新兴的农业合作组织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质量,都将得到空前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格局之下,未来烘干机市场需求结构必将发生较大变化。又由于机械化烘干在设备投资的同时还需要诸如土地、厂房、仓储、运输等基础建设和硬件投入,尤其是在项目投资的规模效益特性的作用下,农户将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及产业结构前瞻性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选择大型化、规模化的烘干机械产品。从东北、浙江等起步较早、发育比较成熟的市场反馈的信息业已证明了这一判断。
多管齐下 推进烘干机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政策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生产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以大力扶持,推动烘干机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
二是资金扶持。政府通过设立粮食烘干设备专项研发与创新资金,扶持企业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大对烘干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购置补贴力度。在购机补贴政策对烘干机的补贴额度基础上,适当提升对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域、机械烘干普及率低区域的烘干机购置补贴比例,将烘干机配套设备设施也列入补贴范围。增设烘干作业补贴,粮食烘干作业成本较高,宜增加烘干作业环节补贴,解决粮食烘干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
三要支持各地创业主管部门通过演示、宣传、培训、服务等各种方式,推广机械烘干技术。
四要建立和完善农机金融支持机制,鼓励各省市金融部门尽快出台、完善农机贷款业务支持办法,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等。
五是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粮食种植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率先购买使用粮食烘干设备,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刺激市场需求,推动粮食烘干机市场发展。
六是鼓励大型农机生产企业进入烘干设备市场,参与市场良性竞争,通过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烘干设备产业升级。目前,国内烘干机行业、企业分散,企业研发实力、财务实力差,在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分布着上百家小型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是其典型特征,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