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斗厂家--农业大国的“农民荒”危机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6-09 14:09:27
今年夏粮可望迎来“十连增”,而下一个十年是否还会“十连增”? “农村空心化”、“土地城镇化”的现实让未来粮食增产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农村“空心化”渐显:散户缘何不愿种粮?
最近几年,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塘下村种田人越来越少。 “全村一共430多户,只有120户种田,还多是村干部、小组长和老人,40岁以下的人几乎为零。”村支书刘学泽说。刘学泽介绍,这几年粮食连年丰收,但粮价涨幅远不及种地成本涨得快。每亩五六百元的收入只抵上打工三四天挣的钱。目前,像塘下村这样的村庄在我国十分常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分析说,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成本增长高于产值的增长,收益率呈下降趋势。虽然采取了对粮食的补贴与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其补贴收入仍低于当年总成本增加额与物质费用增加额。
长久以来,我们都难以想象一个农业大国正在面临“农民荒”的危机。然而,数据再次印证了事实。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以及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都降到了50%以下。目前我国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40%。
“土地城镇化”堪忧:粮食安全谁来保障?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此外,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等因素也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东部一些省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耕地要减少约13.69万公顷。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也指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渐突出。
“地少人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与优质耕地分布大部分是重合的,使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以及粮食安全的矛盾更为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小映说。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千方百计增加耕地面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然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耕地质量总体偏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
“当前,我们的耕地保护要尽快由数量保护上升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形成以保护耕地生产能力为主的耕地保护测评体系,进一步发挥耕地保护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许皞说。
“土地流转”加速:离土农民怎消后顾之忧?
以前,气候、灾害、疾病等自然因素对农业效益影响很大。如今,随着农产品流通加快,价格信息、销售渠道等因素也逐渐开始左右农民的“钱袋子”。这些因素让只有一亩三分地的散户农民难以承受。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
“发展规模经营首先要破解土地流转问题。 ”山东省胶州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刘丕舜说,一要明确土地物权属性,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理顺流转关系,规范流转程序及利益分配,使土地流转到最需要的农民手中;二要创新流转形式,从单一的租金流转到入股流转、分红流转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的兴趣;三要加快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曾表示,“土地集中必须和农民的就业、转移以及城镇化相协调,企业应该带动农户发展而不是代替农民生产,应该把种养环节留给农民。 ”
两院院士师昌绪建议,首先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其次要大力推动回乡创业,对返乡创业的职业农民可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
此外,要探索制定吸引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他们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