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麦月度分析报告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6-07 15:25:34
9月份,我国小麦现货行情维持高位坚挺态势,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粮源偏紧,另一方面是对小麦托市价格调整抱有较高预期。月初,鉴于农民惜售心理提升、市场价格较高,6个托市主产省全面停止托市小麦收购;月末,国家发改委公布2013年小麦托市价格,体现出“不冒进、不压制,适度提升”的原则。本月,面粉加工企业开工正常,由于消费量增加,部分企业小幅调高面粉出厂价格,但同时,麸皮行情也因面粉产量提升而受到压制,月内弱势运行。由于现货市场价格较高,临储小麦成交状况良好,周均成交量较上月有了显著提高。
一、最低收购价格适度提升
2012年中秋节前一天,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从之前的1.02元/斤(三等小麦)提升到1.12元/斤,增幅为9.8%。
作为最重要的粮食流通政策之一,再次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体现出政策的延续性,符合过去的一贯做法。分析认为,首先,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不仅有助于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更能够保证农民种粮收入,打消了“增产不增收”的顾虑;其次,调整后的托市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基本相符,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行情的刺激作用,避免农民惜售心理进一步加重,也对消费预期起到稳定的作用;第三,适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小麦“去政策属性”的一种体现,这将给小麦的市场化进程留出空间,让更多的购销贸易、仓储加工企业参与其中,进一步促进小麦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最后,当前我国多项经济指标同比、环比的增幅与增速都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个别指标甚至连创新低,预示着在后一时期如何稳定经济发展将是政府的首要任务,而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牵涉面极广,在玉米稻谷价格率破历史高位、大豆极高的对外依存度、蛋白型饲料价格猛涨等背景下,控制住小麦的价格变动至关重要。
二、行情高位持稳特征显著
由于价格走高导致农民惜售心理加重,加之企业采购回归理性,8月末主产区小麦行情快速上涨并未在9月份持续下去,相反,个别涨幅过大地区在9月中旬略有回调。据市场信息,9月中下旬主产区中等以上磨粉级小麦多在1.11-1.15元/斤,中等及以下饲料用小麦多在1.06-1.1元/斤,南方销区普麦到站价格在1.12-1.16元/斤,北方优质麦在1.15-1.18元/斤。行情高位坚挺一方面体现在农民及粮食经济人面对小麦需求旺季,惜售心理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贸易商及部分贷款收购的民营库点锁定利润,加大了出库量,而面粉加工企业的收购积极性也因较高的市场价格而有所减低。
较高的小麦现货价格也使得行情特点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南北价差缩小,个别地区甚至倒挂。由于今年苏皖等地小麦产量、质量较往年偏差,加上总体收购量较大,使得该地区小麦价格相比往年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个别地区面粉企业收购价格超过了北方主产区;二是等级价差缩小。由于今年北方冬小麦的生产在产量和质量上相对稳定,在南方饲料小麦需求保持较旺盛的情况下,北方一、二等小麦涨幅要小于南方的三、四等小麦;三是普麦和优麦价差缩小。北方优质麦今年相对平稳的行情主要是由于上年种植面积大幅扩大、产量明显提升所致,同时,在9月份,相比普通小麦,优质小麦缺乏政策推动的预期,也是优普价差缩小的主要原因。
三、托市小麦收购完美收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收购进入收官阶段。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止9月25日,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619.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1.7万吨。其中,国企收购量3812.4万吨,同比增加312万吨,民营企业收购1806.7万吨,同比减少31万吨。从数字上来看,国企收购量明显提升是因为今年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而去年收购导致部分企业亏本及小麦消费不畅是今年民营企业收购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托市收购方面,由于进入9月份后农户售粮数量明显减少且市场价格高于托市价格水平,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北等6省在9月10日前已经全部停止了托市收购。据统计,累计收购托市小麦2335万吨,较2010年收购量增加94万吨,其中,河南以981.5万吨的托市小麦收购量蝉联第一,江苏、安徽托市收购量分列二、三位,三省累计收购托市小麦占托市收购总量的80%以上。
回顾今年整个托市小麦收购过程,相比前几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预案”执行期间对市场行情的直接影响甚小。从率先启动托市预案的江苏和安徽两省,到最后启动的河北省,整个市场行情并未出现像过去执行托市收购时那样快速上涨的局面,尽管在收购后期部分地市价格出现较为明显上涨,但主要是因为市场流通量减少及面粉企业提价收购所导致,而非托市收购的“不当操作”引起。另一方面,“预案”的启动和执行控制也是过去所少见。分区域启动确保了“预案”执行的规范性,分批次开放收储库点有效避免了过去出现的“抢粮”现象,而多部委、多批次、高级别的收购监督与巡检也加强了托市收购执行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