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粮食烘干产业、保证国家粮食平安的建议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快进,随同着国家惠农富农政策的推进及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进程。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经济作物种类和产量也获得较大发展。但我国仍面临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多样化及粮食浪费严重等情况与挑战,一方面要求农业必需坚持稳定增产、全面增产,保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必需有效减少粮食产后在贮藏、运输、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损失浪费,提高粮食生产的使用率和转化率,扩大粮食产量与减少粮食浪费两手抓,以确保国家粮食平安。
一、大力发展粮食烘干机产业的必要性
道路及路面晾晒增加了粮食杂质,我国粮食晾晒的激进方式是道路及地面晾晒。降低了粮食品质,带来了交通隐患,处置能力有限。
粮食收获后因气候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平安贮存水分而导致在贮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出现霉变发芽蜕变,据统计。在晾晒过程中的抛洒损失,合计可达我国粮食总产量的5%约700亿斤以上,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一年粮食产量总和,经济损失超越600亿元,气候异常年份粮食损失更为严重。
日本、美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粮食收获后损失不到1%主要原因在于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的差别。我国不足10%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粮食烘干产业的不发达。
我国粮食烘干产业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粮食烘干机总量严重缺乏;未形成具有核心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烘干机经营主体数量较少;干燥能耗高,从全国范围看。造成能源浪费;粮食干燥后品质较差,尤其是玉米;缺乏适合油菜籽、大豆及经济作物等的烘干技术和设备等。
加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粮食烘干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储粮损失,降低运输损耗,确保丰产丰收、稳定粮食总量的主要途径,也直接影响粮食的等级、加工质量和食用品质,从而影响到粮农和粮食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生活质量,进而提升粮农粮商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二、发展粮食烘干产业的建议
引导烘干机品类结构合理化
1从政策层面高度重视稻谷烘干机产业。制定在粮食生产、贮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国家或行业损耗规范;制定粮食烘干机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产业企业规模发展与内涵增长;加大对国内自主龙头企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根据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区位特性,
2大力培育粮食烘干经营主体。以粮食贮藏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及未来的家庭农场为主体。建立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促进粮食购销与流通。
3加大政府对烘干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适当提升对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域、机械烘干普及率低区域的烘干机购置补贴比例;建议将烘干机配套设备设施也列入补贴范围。
1加大对烘干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购置补贴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烘干机的补贴额度基础上。建议增加烘干作业环节补贴。
2增设烘干作业补贴。粮食烘干作业利息较高。补贴规范据考察后结合单位粮食烘干利息确定,如50元/每吨或90元/亩,解决粮食烘干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推广机械烘干技术。
3支持各地守业主管部门通过演示、宣传、培训、服务等各种方式。更多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