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料破碎
破碎是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
(一)破碎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植物油厂在油脂制取过程中有两种性质的破碎,一种是大颗粒油料必须进行破碎,如花生、大豆、桐籽等。这首先因为大颗粒油料不宜于轧胚,料粒不易进入轧胚机的轧辊缝隙,因此必须使其变小,以符合轧胚条件。其次对大颗粒油料进行水分和温度的调节比较困难,以致于油料水分和温度内外不均,达不到所需要的可塑性,也就制备不出符合要求的生胚,从而影响油脂的制取。另一种是预榨饼或一次压榨后的饼也必须进行破碎,使大的饼块成为较小的饼块,才利于浸出制油或经水分温度调节和轧胚后进行二次压榨制油。
2.工艺要求
对破碎工序的要求,一般随油料的不同和工艺要求的不同而异,总的说来,其要求是:
(1)破碎后粒度均匀,符合规格。大豆一般破成2-4瓣,花生仁4-6瓣,桐籽掌握在8-12瓣,油饼块破成对角线6-10毫米左右为宜。
(2)不露油、不成团、少出粉。破碎物过20目/25.4mm筛的筛下物重量要求:花生仁<8%、大豆<10%(用圆盘剥壳机)或<5%(用辊式破碎机)。
(3)水分要求。为了达到以上工艺要求,油料在破碎前的水分含量要适宜。水分过高,不易破碎,有时会压扁、结团、出油,同时影响浸出效果;水分过低,又会造成粉末度大、粒度不均匀。一般要求大豆水分控制在10-15%,花生仁7-12%,桐籽11-15%左右为宜。预榨饼水分一般以7%左右为好。
(二)破碎的设备
1.种类
植物油厂常用的破碎设备,按结构的不同可划分为辊式破碎机、齿辊破碎机和锤式破碎机等几类。这些破碎设备通常采用挤压、剪切、撞击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破碎油料。
带槽的辊式破碎机可用于破碎大豆、花生仁,齿辊破碎机可用于整椰子干片和大块预榨饼的初次破碎。此外,圆盘剥壳机也可用作破碎设备,只是需换成方格磨片,将转速调低到200-300转/分即可。
2.破碎设备
常见的破碎设备主要是辊式破碎机和齿辊式破碎机。
(1)辊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分为单对辊破碎机和双对辊破碎机两种。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前者较后者更为简单,动力消耗也相应小些。具体选用则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而定。现将双对辊破碎机介绍如下。
油料进入进料斗后,首先落入上对破碎辊之间进行破碎,紧接着落入下对破碎辊之间进行第二次破碎。其中上破碎辊的一个辊面有经齿,另一个辊面有纬齿,故这一对辊又叫做经纬辊,而下对破碎辊的两个辊面均为斜齿。两辊之间的距离通过轧距调节装置由人工进行调节。经破碎后的油料从出料斗排出机外。
双对辊破碎机的传动是由两个取动机分别带动两对三角皮带轮而使上、下破碎辊转动的。
(2)齿辊破碎机。齿辊破碎机由进料斗、齿辊、辊距调节装置、机座和传动机构等部件组成。
齿辊破碎机工作时,油料从进料斗均匀落入两个相向转动的齿辊之间进行破碎。齿辊是由锯齿形圆片和填片相间叠置形成。两辊之间距由调节装置进行调节,以控制油饼的破碎程度。经破碎后的油料由机座下部排出机外。
(三)破碎设备的操作及保养
操作要点:
1.破碎机在开车前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开车前的准备和检查工作,开车后应作短时间的空车运转,以察看各传动部件是否运转灵活。空载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
2.在生产进程中,通过料门来控制流量,破碎粒度可通过弹簧调节机构调节辊间隙达到。当需要调节间隙时,必须停机调节,以免发生事故。
3.机器工作时,要保证料箱中物料呈半充满状态,使喂料均匀,以达到辊面磨损一致,延长齿辊的使用寿命。
4.运行中如发现有铁块或其他硬杂卡住破碎辊,要紧急停车,松开辊子,人工盘车或用专用工具取出杂物。重新开车前,须经空载运转,一切正常后,方可继续进料。
维护保养要点:
1.油料进机前应经过筛选、磁选处理,切勿将铁石等硬杂混人机内,以免损坏辊面。
2.破碎机在破碎油料时,辊面会逐渐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进行修理。如重新拉丝或更换辊子。
3.调节破碎机间距时,要注意保持两个辊子互相平行,防止歪斜。
4.运行中要经常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并检查轴承温度,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轴承处出现异常振动和噪音,应停车检查,排除故障。
5.一般情况下,不要将新带和旧带合起来使用,因为在拉长时两者长度不同。工作时,应定期将三角带紧一紧,一般每300工时左右,要求检查一次三角带,为提高三角带的使用寿命,应尽量避免长期在温度高于70℃条件下工作。
6.应经常检查机器的振动情况,如发现振动增加,就应检查辊子同心运转是否超过了本机的规定。
二、油料软化
软化是适当地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其组织变软适合于轧胚的工序。
(一)软化的作用和工艺条件
1.软化的作用
软化的作用在于通过对油料进行水分和温度的调节,改变其硬度和脆性,使其具有适宜的可塑性,以利于轧胚。
对于含油量较低、品质较硬、较脆的油料,如大豆、水分含量低的棉籽、油菜籽等,软化是必不可少的。如未经软化就予轧胚,势必会产生很多粉末或轧出的料胚过厚,这对压榨或浸出制油都不利,会严重影响出油率。所以,对于这类油料必须进行软化。
对于含油量较高的油料,如花生仁、蓖麻籽、茶籽仁、椰子等,一般不进行软化直接进行轧胚,不然易造成轧胚时出油等不良现象。
2.软化的工艺条件
软化的工艺条件一般应根据油料水分含量和含油率高低来具体掌握,适当地进行温度和水分的调节。
(二)软化设备
软化设备应用较广的是层式软化锅。
1,层式软化锅
层式软化锅是一种圆柱形锅体并带有蒸汽夹层和搅拌装置的层式软化设备。它由锅扒搅拌叶、出料口、蒸汽管路和传动装置等部件组成。与蒸炒锅基本相同,只是层数较少些,一般为2一4层软化锅工作时,油料进入第一层锅体,受到蒸汽夹层的加热,随着搅拌叶从料门落入第二层锅体内继续加热,这样逐层加热,直到底层从出料口排出。在第一层锅体内有湿润装置,可调节油料的水分含量。
2.其他软化设备
其他软化设备还有蒸气绞龙和软化箱。
蒸气绞龙是带有蒸汽加热夹套的螺旋输送机。它是在输送的过程中进行加热的,·其螺旋叶片采用桨叶式、月牙式,可使物料在缓慢推进过程中不断翻动而能受热均匀。为防止螺旋输送机内蒸汽逸出,保持机内温度,该机应制成封闭式。另外,在机内装有蒸汽喷管,可进行蒸汽润湿。
由于蒸汽绞龙是在输送过程中进行软化操作的,其路程较长时,软化条件更容易控制,油料可以得到充分而均匀的软化,而且可简化流程,减少设备。但传热效果差一些。
软化箱常直接装置在轧胚机的上面。它是一个有锥形底部的盛料箱,外面装有蒸汽夹层,内部有蒸汽管,用以软化大豆或其他油料,也可直接喷蒸汽或加热水,以调节油料水分。该设备不需动力,较经济。其缺点是软化不均匀,死角处易积料焦糊,造成油分损失:降低热效率。
(三)软化锅的操作
1.开车前检查各层蒸锅,清除杂物,然后将料门调节到所要求位置,一般第一、二层装料不少于80%,其余每层装料约为40%,以便在软化过程中水汽排出。
2.检查搅拌刮刀夹紧螺栓有无松动。刮刀在转运时,避免与锅底、锅边相碰,一般各留间距5mm左右。
3.先开启电动机进行空车运转,检查运转正常后投料。
4.投料前,先开启蒸汽或导热油进出口阀门,将锅体预热后,开始投料。当锅内有一定料位时,喷直接蒸汽或加水调节油料水分含量。注意出料流量大小与投料量应保持一致。
5.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调节直接蒸汽压力和加热介质温度的高低,以控制油料的温度和水分,以达到工艺要求,具体工艺要求参见表3-5。
为了掌握油料的含水量,一是要定时抽样检验水分含量,二是要看下一道轧胚工序的效果。总之,油料水分低的,软化时需加足水;油料水分高的,需少加水,过高的可不加水。
油料的软化温度一般根据油料水分高低来掌握。含水量高者软化温度应低一些(这时不
加或少加水),含水量低者软化温度可高一些,使油料具有适宜的可塑性。
6.保证足够的软化时间。在软化操作时,为使油料吃透水汽,达到温度均匀一致,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软化时间长短因油料、软化设备的不同而异。常用的层式软化锅,其具体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7.操作中应经常检查轴承和减速箱,并定期加添润滑油,保证各部件正常工作。
8.停车时,先停止进料,将各层油料放尽,同时关闭加热介质、直接蒸汽进汽阀门,最后关电动机停车。
如因故紧急停车时,则应立即关电机,停止蒸锅进料,并关闭加热介质及进汽阀门。然后将锅内油料全部从检修门清出。检查完好,再按开车顺序,重新开车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