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油料种类很多,其中带壳油料不少,例如棉籽、花生果、油茶籽、葵花籽、椰子干、油棕、油桐籽、蓖麻籽、红花籽、苍耳籽等,都带有一定数量的皮壳,而且有些油料皮壳很坚硬,制油前必须剥除。
一、油料剥壳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提高出油率
在一般情况下,油料的皮壳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含油量极少,如果带壳压榨或浸出,或者仁中含壳多,则皮壳会吸取一部分油脂,影响出油率。从表2-1可以看出,除大豆和油菜籽外,其他油料的皮壳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且皮壳的含油率很低,为此必须进行剥壳去皮。
表2-1 几种油料含壳率及含油率(%)
油料 |
含仁率 |
含皮壳率 |
含油率 |
||
油料 |
仁 |
壳 |
|||
棉籽 |
45-60 |
40-55 |
14-25 |
30-40 |
0.3-1 |
葵花籽 |
45-60 |
40-55 |
22-36 |
45-54 |
0.5-0.9 |
花生果 |
68-72 |
28-32 |
27-36 |
40-51 |
0.5-1 |
油菜籽 |
62-78 |
22-38 |
35-48 |
55-60 |
|
油桐籽 |
55-65 |
35-45 |
30-40 |
52-60 |
|
蓖麻籽 |
70-80 |
20-30 |
40-48 |
57-60 |
1-2 |
亚麻籽 |
57 |
43 |
35-40 |
58 |
2.2 |
大 豆 |
92-93 |
7-8 |
16-22 |
|
0.70-0.98 |
大麻籽 |
82 |
18 |
33-47 |
|
|
2.提高设备处理量
各类制油设备,都有其额定的处理量。由于皮壳占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所以带壳油料经剥壳后再制油可提高制油设备的处理量。例如,葵花籽仁中含壳量由8%减少至3%时,预榨浸出设备的处理量会提高10%左右。
3.减轻对设备的磨损
有些油料皮壳很坚硬,若剥壳效果不好或仁中含壳量多,会对制油设备造成强烈磨损,使各种机件很快磨损。如对轧胚机的轧辊,输送绞龙的叶片,特别是榨油机的榨螺、榨条和榨圈等零件造成的磨损。剥壳效率高,仁中含皮壳少,就能减轻对设备的磨损,对生产有利,并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提高毛油和饼粕质量
油料的皮壳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一些色素和蜡。若仁中含壳多,会影响油脂的外观、滋味、气味、色泽和透明度。例如,棉籽除棉酚会加深毛棉油的色泽外,棉仁中含棉壳多,棉壳中的棕色素也会加深毛棉油的色泽。葵花籽壳中含有蜡,当葵花籽仁中含壳量在6-8%时,预榨毛油中含蜡量为0.05-0.10%,而浸出葵花籽油中含蜡量达0.10-0.35%。仁中含壳量高,饼粕的使用价值会相应降低。因此,剥壳效率提高,仁中含壳量少,制取的毛油和饼粕的质量相应就高。
5.利于轧胚
将带壳油料或胚中含壳量高的仁进行轧胚时,往往不易轧制成较薄的胚片,因此,仁中含壳量少可塑性好,有利于轧胚,使轧出的胚片厚薄均匀,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
6.皮壳可综合利用
皮壳混在油料中对制油不利,而剥壳后的皮壳从仁中分离出来,可以综合利用。例如,棉籽壳可以水解生产糠醛,棉籽壳、椰子壳和桐籽壳可生产活性碳,葵花籽壳可以制纤维板等。
(二)剥壳要求
1.总体要求
(1)破壳率要高。油料剥壳主要是利用各种剥壳设备,先使带壳油料的壳破碎,然后将仁和壳加以分离。因此,要求油料剥壳时破壳率要高,以利于壳中含仁率的降低和漏籽减少。
(2)漏籽要少。由于油料籽粒大小不等,容易造成剥壳时小颗粒油料未经破碎而漏出,并在仁壳分离后和皮壳混在一起,这样就会增加油分的总损耗。因此,油料剥壳时,应尽量减少漏籽。有条件的工厂最好对油料进行先分级后剥壳。
(3)粉末度要小。油料剥壳造成的粉末易粘附在壳上增加油分总损失,同时粉末度大对制油也不利。
2.具体要求
(1)剥壳效率。剥壳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剥壳设备的性能和剥壳的操作工艺。两者配合恰当,剥壳效率就高。
圆盘剥壳机剥壳率(用于棉籽、油桐籽、油茶籽时):不低于80%;
刀板剥壳机剥壳率(用于棉籽时):不低于90%;
锤击式或齿棍剥壳机剥壳率(用于花生果时):不低于90%;
立式离心剥壳机对葵花籽的剥壳率:达90%。
(2)壳中含仁率。分离出的壳中含仁率要求尽量低,同时要求剥壳时粉碎度要小,否则,产生的仁屑过细,油分易被挤出,使壳上粘有油脂以及仁屑混入壳中,影响出油率。另外,分离效果与设备及操作工艺也有关系,两者配合恰当就能做到壳中含仁率少,壳中含仁率的具体要求是:
棉籽壳:在0.5%以下(包括壳中整籽粒中的仁);
花生壳:在0.5%以下;
葵花籽壳:在0.5%以下;
桐籽壳:在0.5%以下。
(3)仁中含壳率。对于棉籽,螺旋榨油机榨油的仁中含壳率一般要求不超过6%;液压榨油机榨油的仁中含壳率要求不超过10%。其他油料压榨制油时,也都应尽量减少仁中含壳率,一般要求在5以下。葵花籽剥壳分离后的仁中含壳率一般不超过2%。
当饼粕作为食用蛋白原料时,对仁中含壳率的要求更加严格,应尽量降低仁中含皮壳的数量,减少纤维素的含量,以增加饼粕的食用价值。
以上这些要求能否达到,取决于油料的质量、操作工艺掌握是否正确、剥壳及分离设备使用是否合理。油料水分过低时,剥壳时壳脆易破碎,壳仁粉碎度高,仁、壳分离困难;设备使用不合理时,会产生漏籽或仁、壳粉碎度大,也会影响剥壳效果。
二、剥壳设备
(一)刀板剥壳机
刀板剥壳机是棉籽剥壳专用设备,是大中型油厂常用的理想设备。其特点是整仁率高,粉末度小,仁壳容易分离,但易漏籽,剥壳效率低,故常与振动筛配套使用,以便整籽返回重剥。
1.结构
刀板剥壳机由进料斗、喂料器、调节器,除铁装置、转鼓、刀板、刀板座等部件组成。
(1)喂料机构。喂料机构由进料斗、喂料辊及进料斗侧面的调节器组成,用来控制进料流量,保证供料均匀。喂料辊外圆呈齿形,在轴端装有离合器。以便控制喂料辊运行或停止。在喂料辊下面的斜淌板,装有磁钢用以除去棉籽中的磁性金属杂质。
(2)剥壳机构。
①转鼓。转鼓是由球墨铸铁铸成的内空圆柱体,转轴穿过转鼓中心,以键固定。在转鼓表面有间距相等的刀槽,刀板用压板和螺栓紧固在刀槽里。刀板数量的多少,视转鼓直径而定。例如,转鼓为φ450×1220毫米,上装有14条刀板。工作时转鼓的转速较高,为1000转/分左右,会产生剥壳剪切力。因此,转鼓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
②刀板。刀板是剥壳时产生剪切力、冲击力和摩擦作用的主要工作部件。刀板用20Cr钢经热处理后制成。主要工作面刀刃表面渗碳厚度3毫米,表面硬度HRC60-63°。压板也用同样材料制成,表面渗碳厚度0.8-1.0毫米;表面硬度HRC60-63°。
③刀板座。刀板座也由球墨铸铁制成,座上有5-8条刀板槽,槽内用压板固定住刀板。刀板座的工作面呈圆弧形凹面,与转鼓配合工作,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间距,此间距的大小可通过刀板架上的偏心轴加以调节,一般为3-4毫米。
④固定刀板架。它用以固定刀板座。由两块墙板及定位撑组成。墙板下端由一固定轴与机架联接,上端依靠定位条和定位梗等固定刀板架的位置,以保持刀板座和转鼓之间的一定间距。
2.工作原理
棉籽在刀板间受剪切剥壳的情况如图2-2所示。进入刀板剥壳机的棉籽,经喂料机构均匀流入转鼓(1)和刀板座(2)之间,由于高速旋转的刀板的剪切作用,使外壳被切裂打开,棉籽被剥壳。
3.影响刀板剥壳机剥壳效率的因素
(1)棉籽的含水量。水分低时,壳较脆,剥壳效率高,但粉碎度大;水分高时,剥出物的整仁率高,粉碎率低,但剥壳效率也低。
(2)转鼓转速。转速高,刀板剪切棉籽的次数增加,剥壳率就高,相应整仁率则较低。
(3)喂料量。在转鼓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喂料量大,剥出物的整仁率较高,处理量加大,但漏籽较多,重剥率也大。
(4)刀板间隙。刀板剥壳机刀板之间的间隙大小,对处理量、剥壳率、整仁率都有影响。当刀板间隙增大时,漏籽增多,剥壳率和处理量大大下降,但粉碎度减小,整仁率相应增高,刀板间隙控制在3.5毫米左右比较适当。
(二)圆盘剥壳机
圆盘剥壳机又称牙板剥壳机,是借一对磨盘表面齿纹的搓碎作用,使油料外壳破碎的一种剥壳设备,它主要用于棉籽的剥壳,也可用于花生果、油桐籽等带壳油料的剥壳。此外,还可用作破碎各种油料和经粗碎后的油饼。其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调整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但圆盘剥壳机对油料剥壳时粉碎度大,形成较多的碎仁碎壳,使仁壳分离困难而导致油脂损失。
1.结构
圆盘剥壳机的结构如图2-3所示。它主要由喂料器、磨盘、调节器、传动机构和机座等部件组成。
(1)喂料器。喂料器由喂料翼、喂料轴和调节板等组成。喂料翼(1)安装在喂料轴上,共有两对交叉排列。调节板(2)的底面则固定有齿条,并有齿轮与其啮合。当转动齿轮时,齿条带动调节板前后移动,从而减小或增大进料量。
(2)磨盘。磨盘由若干块扇形磨片固定在底盘上而成,是圆盘剥壳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圆盘剥壳机有两片磨盘,一片是固定的(俗称"死盘"),固定不动;另一片是转动的(俗称“活盘”),与传动轴相连接,随轴一起旋转。在活动磨盘上装有四把打刀,打刀的作用主要是把油料甩入磨盘之间进行剥壳。
磨盘上的磨片由白口铁铸成,呈扇形。每片磨盘上装有4-6块磨片,组成圆环形。磨片有细密的斜条槽纹和方格槽纹两种类型。斜条槽纹磨片常用于棉籽剥壳,方格槽纹磨片用于破碎。每块磨片上都有3个孔,以便用沉头螺钉固定在底盘上。
(3)调节器。调节器安装在传动轴的右端,传动铀的左端与转动磨盘固定在一起。
调节器就是使传动轴前后移动,达到谓节磨盘间距和自动排除混入磨盘之间的铁块、石块等坚硬异物的目的。
调节器由两个弹簧、推动盘、顶杆、凸轮、手柄及谓节手轮等零部件组成。扳动手柄可以使转动磨盘前后移动13mm,用于开关机及出现故障时的大调节;旋转调节手轮可用于微调磨盘间距。当有硬杂如铁块等进入磨盘之间时,活动磨盘会向外移动,待硬杂落下后再自动复原,起到自动排除硬杂的目的,以保护磨片不致损坏。
(4)传动机构。圆盘剥壳机的传动机构包括主铀和喂料轴两部分传动,其中主铀是通过一对三角带轮由电动机带动,而喂料轴是通过一对齿轮和一对平皮带轮由主轴带动。
2.工作过程
工作时,油料依靠喂料翼的不停转动,均匀地进入机内,其流量由调节板控制。由于活动盘上装有四把打刀,快速转动时将油料均匀地打入两磨盘之间,使油料受到磨片的搓碾作用,壳被破碎,形成仁壳混合物,经剥壳机底部排料口排出。磨片之间的工作间距由谓节器进行调节。
3.圆盘剥壳机的操作
(1)开车前应认真检查各螺丝是否拧紧(特别是磨片盘上的螺丝),各转动件是否有足够的润滑剂。进机物料应除净硬杂。
(2)开车前首先要人工盘动主轴,推动调节器上的手把,要求两片磨片在运转状态时不接触(听不到磨片摩擦的声音),然后再把手把推回到原来的位置。
(3)开车后等主轴运转到正常状态,推动手把,调节手轮,使两片磨片稍微有点接触(听到一点声音),然后打开进料斗,检查下料的粒度,如还感到不符合要求,再调节手轮直至得到合格粒度后,再用锁紧螺母固定。
(4)在正常运转时,要随时注意磨片中有无进入硬的杂质(如铁块等),一经发现异声,应立即扳动调节器手把,把活动盘拉开,避免磨片被击碎。磨片放开时,没有处理的油料应收集起来,重新处理。
(5)在操作时经常注意动力负荷情况。在负荷升高时,应及时减少供应量;当动力负荷突然增大,应检查剥壳机内是否堵塞,如有应停机拆开外壳清理。
(6)停车前先要关上进料斗,然后将手把往后拉,便磨片相互脱离。
(三)刀笼剥壳机
刀笼剥壳机又称锤击剥壳机,用于对花生果的剥壳。它是利用带有锤击头的刀笼在半圆形的笼栅内旋转,将进入笼栅内的花生果锤击、挤压使之破碎,然后通过风选和筛选将穿过笼栅的仁与壳分离。该设备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剥壳效率高,同时还能使仁壳分离,是一种剥壳与仁壳分离的联合设备。
刀笼剥壳机的结构主要由喂料机构、剥壳机构、仁壳分离机构和传动机构等部件组成。工作时,花生果从进料斗通过调节器和拨料辊控制流量并形成较薄的料流均匀地下落。在花生果下落的过程中,从风道吹出的气流将杂质吹走,经导风板后部落入笼栅。花生果内的重杂质则垂直落入溜管,排出机外,溜管上部有一调节活门可予控制,以防花生果也落入其内。至于花生果在气流的作用下偏向左边流入笼栅内,笼栅中间为刀笼,刀笼上有锤击头,刀笼以100转/分的转速旋转,花生果在锤击头的打击和挤压作用下被破碎,并通过下部的半圆形笼栅缝隙下落。尚未破碎的花生果则继续留在笼栅内,直至被破碎而通过缝隙。从笼栅缝隙下落的花生壳和花生仁,遇到风机吹来的经调节风门调节好的气流作用,将碎壳吹向集壳管,果壳从集壳管下部的出口排出,壳屑等轻杂质从集壳管中部壳屑出口排出,另行收集。
从笼栅下落的花生仁及少量小花生果则进入振动筛进行再分离。振动筛共3层筛面,第一层分离花生果和花生仁,筛上面的花生果则需返回再剥壳;第二层是分离颗粒大小不一的花生仁;第三层是用来筛出细小的杂质。因为花生果的颗粒大小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剥壳效果,大型油厂应在剥壳前对花生果先进行前路分级,然后再分别予以剥壳。
(四)离心剥壳机
离心剥壳机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带壳油料进入设备后猛烈撞击设备壁面,其外壳被破碎的一种设备,有立式离心剥壳机、卧式离心剥壳机,其中立式离心剥壳机最为常见。
立式离心剥壳机又称透平剥壳机,是葵花籽剥壳的专用设备。它由进料斗、转鼓(转盘)、传动机构和机壳等部件组成。工作时,葵花籽进入进料斗后,经调节料门下落至快速旋转的转盘上,葵花籽被高速甩向四乱首先受到转盘上打板的冲击;葵花籽壳即破裂,然后,破裂及尚未破裂的葵花籽又以高速撞击到挡板上,使之进一步破碎,以达到充分剥壳的目的。从挡板下落的仁与壳一起流入出料口排出机外,再另行分离。
立式离心剥壳机的优点是处理量大;剥壳效率高,达9%0;整仁率达70一80%,粉碎度小;打板利用率高,而且结构紧凑,节省动力。缺点是设备结构较复杂,开始操作时调整较麻烦。
(五)齿辊剥壳机
齿辊剥壳机是一种新型的棉籽剥壳设备,也可兼作大豆、花生等大颗粒油料的破碎。齿辊剥壳机主要是通过两个有速差的齿辊对油料的剪切和挤压作用,实现对棉籽的剥壳和油料的破碎。齿辊之间的间隙,可根据被剥壳油籽颗粒的大小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节。该机剥壳率高,剥壳后壳仁混合物的粉末度小,整仁率高,仁壳易分离。
三、影响剥壳效果的因素
1.油料的性质
影响剥壳效果的主要油料性质是油籽外壳的机械性质及壳仁之间的附着情况。油料种类、成熟程度及含水量不同,油籽外壳的机械性质及壳仁之间的附着情况也不同,剥壳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如葵花籽的外壳具有纤维状组织结构且很脆,容易顺着纤维打开其外壳;而棉籽外壳坚韧而有弹性,且表面带有绒毛,不易剥壳。籽粒的成熟程度好,子粒饱实,千粒重大,就容易剥壳,反之,不易剥壳。油籽水分含量对外壳的强度、弹性和塑性以及仁的粉碎度都有直接影响。以葵花籽为例,当水分为6%-9%时,其外壳强度最大,在此水分范围以上或以下时壳强度均将下降。一般情况下,油籽含水量越低,其外壳越脆,剥壳时易破壳,但剥壳后混合物的粉末度增加。反之,外壳的韧性好,剥壳时的破壳率低,但剥壳后的整仁率提高。在油料剥壳时应保持油籽最适当的水分含量,使外壳和仁具有最大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差异,这样一方面使外壳含水量低到使其具有最大的脆性更易破碎剥壳,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使仁在机械外力作用下粉末度太大。因此,控制油料剥壳时的最佳水分含量,对提高剥壳效率和减少粉末度都十分重要。当剥壳油籽的含水量不适宜时,可以在剥壳前对油籽水分进行调节。此外,油籽外壳强度与温度也有一定关系,对油籽加热时,其外壳强度有所降低。油籽仁与壳之间的空隙大,仁壳结合松懈,易剥壳分离,否则,难以剥壳分离。
油籽粒度组成对剥壳效果也产生影响。油籽粒度不均匀,剥壳设备最佳操作条件的确定困难,使剥壳效率和粉末度无法达到最佳的平衡,剥壳效果下降。为提高剥壳效果,可采取循环剥壳和二次剥壳的工艺,当粒度相差太大时,最好采取分级剥壳,才能达到好的工艺效果。
油籽的表面状态也对剥壳效果产生影响,如在相同条件下,带绒棉籽和脱绒棉籽的剥壳率不同,带绒棉籽难以破碎,故其剥壳率较低,粉碎度小,而剥壳设备的动力消耗较大。
2.剥壳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不同油籽的皮壳性质、仁壳之间附着情况、油籽形状和大小均不相同,应根据其特点尤其是外壳的机械性质——强度、弹性和塑性,选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进行剥壳。剥壳方法和设备的选用不同,剥壳效果显示出很大的差别。如对于葵花籽的脆性外壳应选择撞击方法进行剥壳,对于棉籽的韧性外壳应选用剪切或碾搓方法进行剥壳等。当采用圆盘剥壳机对棉籽进行碾搓剥壳时,棉籽受到磨片的多次连续搓碾作用而破碎剥壳,剥壳率很高,但剥壳后混合物的粉碎度增加,影响了仁壳分离效果,并且大量的含油碎仁屑私附在外壳上,使外壳含油率增加,造成油分损失。在利用剪切法进行剥壳的刀板剥壳机中,棉籽虽然受到活动刀板和固定刀板的多次作用,但因其作用不是连续的而是周期性的,仅仅是在活动刀片与固定刀片相接触的瞬间受到剪切作用,因此,油籽经剥壳后的粉碎度很小,仁粒较为完整,有利于仁壳较完善的分离,但易发生油籽的漏剥现象,剥壳率较低,剥壳混合物必须进行籽壳分离,将漏籽重剥。
3.剥壳设备的工作条件
剥壳设备的工作条件如剥壳设备转速的选用、油料流量的均匀、剥壳工作面的磨损情况等均会对剥壳效果产生影响,应根据不同的油料和剥壳要求进行合理用。
如在利用撞击法剥壳的离心剥壳机工作时,剥壳机对油籽的作用力主要取决于转盘产生的离心力或打板的撞击力,而其大小又与转盘的转速或打板的速度大小以及子粒的质量大小成正比。因此,剥壳机的剥壳效率和剥壳质量与剥壳机转盘的转速、转盘的结构、打板的数量、子粒的质量大小(千粒重)和均匀度、下料量大小等有很大关系。表2-8所列为立式离心剥壳机剥葵花籽时转速与剥壳率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原料水分相同时,转速高,剥壳率也高,但碎仁率也相应升高。表2-9所列为子粒质量对剥壳率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子粒饱实,千粒重大,其剥壳率也就越高。 在利用碾搓法剥壳的圆盘剥壳机工作时,磨盘的转速高低、磨片之间工作间隙的大小、磨片上槽纹的形状和籽粒的均匀度,都影响到剥壳效率和剥壳质量。
在利用剪切法剥壳的刀板剥壳机工作时,转鼓的转速提高,则剥壳率提高,但相应的整仁率较低。刀板之间的间隙大小,对油料处理量、剥壳率及整仁率都产生影响。当间隙增大时,漏籽现象增多,剥壳率和处理量下降,但粉碎度减小,整仁率提高。
在利用挤压法剥壳的辊式剥壳机工作时,轧辊的转速、两轧辊的转速差、轧辊间的轧距、轧辊上槽纹的形状等对剥壳效果都产生直接影响。轧辊的转速愈高,其剥壳率愈高,处理量愈大。两辊转速差愈大,剥壳率愈高,但剥壳物粉碎度也愈大。轧辊间的轧距愈小,剥壳率愈高,粉碎度愈大,处理量愈大,动力消耗愈大。
四、仁壳的分离
油料经过剥壳、脱皮后得到一种混合物料,它包括整仁、仁屑、壳、壳屑、未经破碎的完整油料等。在生产中要求把这种混合物料加以分离,分离出来的仁和仁屑送入下道工序,壳和壳屑送入仓库,完整的油料再重新剥壳。仁壳分离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工序,分离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制油出油率的高低和油脂饼粕的质量。
(一)分离设备
在生产中常采用筛选法和风选法来分离仁、壳和整粒油料的混合物料。有些剥壳设备本身就带有筛选或风选系统,组成联合设备,同时完成剥壳和仁、壳的分离。
1.筛选设备
筛选设备分离仁、壳,一般采用振动筛及旋转筛等设备。对葵花籽壳仁分离的专用设备有葵花籽壳、仁分离筛等。
筛选设备用于仁壳分离时,其结构、原理都与用于清理时相同,仅仅是筛板、筛孔规格有所不同,应根据剥壳与仁壳分离要求进行选择。
(1)振动筛。用于棉籽剥壳仁、壳分离的振动筛,筛板做成瓦楞状,以便物料在筛面上更好地翻动,有利于仁、壳的分离。由于从剥壳机刚落下的物料在筛面上较松散,经振动时壳、仁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因而出料段略为放大筛孔有利于籽仁分离。
(2)圆筒打筛。圆筒打筛用于棉籽的仁壳分离效果较好。其筛孔在筛筒上的排列由大到小,是由于进入圆筒打筛前段的物料散落性差,经打棒不断拍打翻动后,物料逐渐松散,后段筛孔适当放小些可以尽量减少壳屑通过筛孔混入仁中。
(3)葵花籽壳、仁分离筛。葵花籽剥壳后的仁壳在大小、重度等方面相差不大,较难分离。该设备是葵花籽壳仁分离的专用设备,与振动筛基本相同,由进料机构、仁筛、壳筛、风机和传动机构组成。
工作原理与比重去石机相同。工作时,葵花籽、仁和壳一起从进料斗均匀地落入仁筛中部,在筛面上首先受到来自鱼鳞形筛孔下面吹出的气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由于籽、壳的悬浮速度比仁小,籽及壳就悬浮于仁的上层,再加上筛体的振动,会增大整籽、仁、壳三者自动分级,仁沉积在筛面上。仁在筛面上由于受到惯性力、凸起筛孔之推力以及吹出的风力等的作用,逐渐间其筛面上端移动,最后从出口排出。籽和壳则在自身重力和惯性力作用下,沿着筛面倾斜方向下滑,最后从筛面下端的籽、壳出口沿溜板进入壳筛中部。与仁筛一样,籽与壳在此分离,整籽向上运动从筛面上端排出,壳从筛面下端排出。经分离后,仁中含壳量小于2%。
2.风选设备
棉籽和其他油料剥壳后,破碎的壳和仁粒或整粒有时大小相差较小,同时仁屑和壳屑在外形和大小上也无明显差别,此时采用筛选方法就难以使仁屑和壳屑、整粒与碎壳分离。通常可利用这些油料之间悬浮速度的不同,采用风力分选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如采用专门的风选设备籽壳分离机或其他类型的吸风牙离器将此类物料分离。对于不同的物料,应按照工艺要求,分别选用适当的悬浮速度来确定其风选设备的型式及大小。现将籽壳分离机介绍如下。
籽壳分离机一般用于两道棉籽循环剥壳工艺,用来分离壳中整粒棉籽,它通常与刀板剥壳机配套使用。它是利用风力将整粒棉籽与壳进行分离的设备。
工作时,物料由进料斗进入,在喂料辊的作用下均匀下料。然后,经淌板落入弧形槽板和刀辊之间,使物料分成均匀的薄层,便于风力将其中的棉籽壳吸走。整粒棉籽由于比重较大,就直接落入下部的螺旋输送机排出机外,而棉壳由于比重轻,在风力的作用下,从风室经风口圈由上部吸风管排出机外,送至集壳器。风门和、导向板以及风口圈都是用来调节风量与风速的,以便籽壳有效地分离。通常风室的吸风道处的风速为4.5-5.0米/秒。
籽壳分离机的操作要点为:
(1)进料前,检查分离机有无漏风。漏风严重时,要查明原因,密封后才能开始进料。
(2)进料时要控制好物料流量,调节好风量及风速,使出料籽粒中基本不含皮壳,或皮壳中基本不带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