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食品包装标准的若干问题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2-21 12:29:19
因为消费者无法监督,食品企业多以成本的低廉程度作为选择包装供应商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加上相关的检测费用问题,不少食品企业对包装原材料、工艺的安全控制意识较弱。
食品包装是食品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现在还没有出台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每到节假日,政府部门都要宣传拒绝过度食品包装,却屡禁不止。又如方便面的包装,保质期6个月以上产品应该采用PET薄膜包装,这是国际标准,但我们大多数产品使用的还是PP薄膜包装,所以只能保质3个月(这是以前的标准),过期后将会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为了确保食品包装的标准化,必须尽快着手编制我国的食品包装标准,这样既能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还能杜绝节日食品的过度包装。
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食品包装是食品的“外衣”,它的安全与否将对食品的安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1)明确食品的储运特性
食品包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功能可分为防潮包装、防水包装、防霉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冷冻包装、蒸煮包装等。根据不同食品的储运特性,选择适应的包装方式,是保证食品包装安全性能的首要因素。如油炸、膨化食品容易因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所以在选择包装方式时,应重点考虑包装的阻隔性能,选择高阻隔性包装材料,特别是氧气透过率低的包装材料,能有效保证保质期内的食品安全。
(2)确保包装材料的质量和适应性
包装材料生产的不规范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多数食品企业不允许包装企业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标志,这使得消费者无法辨识包装的出身。因为消费者无法监督,食品企业多以成本的低廉程度作为选择包装供应商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加上相关的检测费用问题,不少食品企业对包装原材料、工艺的安全控制意识较弱。
有的食品包装企业受利益驱动,生产出的包装产品质量不过关,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但我们也注意到,有些食品包装材料本身质量没有问题,只是由于包装加工方式或包装材料的选择不当,使食品在储运过程中发生变质,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食品包装的标准,制作食品的企业遵守食品卫生标准,制作包装袋的企业遵守塑料食品包装袋的卫生标准。他们都有各自执行的行业标准,但是什么样的食品必须要采用什么材质的包装袋并没有规定,也没有标准可供参照执行。这就造成了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都在尽可能地选择符合卫生标准、价格低廉的食品包装,至于包装的阻氧性、阻湿性能否满足食品的储存要求则并不考虑。因为没有参考标准,便造成短时间内食品符合卫生标准,时间一长则引起变质,存在安全隐患。
(3)考虑印刷方式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油墨本身含苯,为了便于印刷,只能用含有甲苯的混合溶剂来进行稀释。如果食品包装企业使用了纯度较低的廉价甲苯,那么苯及其他有机溶剂的残留问题会更加严重。目前,国家已颁布相关标准,在食品包装上全面禁苯,并对溶剂残留总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但由于成本问题,目前在食品包装行业内,还有不少企业难以达到相应的限量标准。
(4)规范再生塑料的使用
我国目前不允许在食品用塑料硬包装中使用再生塑料,但不法商贩为了个人私利,往往利用回收废旧塑料加工生产劣质的食品包装材料。这些再生塑料经过多次污染,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事实上,如果能规范废旧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渠道和方法,将合乎食品包装标准的再生塑料用于食品包装上,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好举措,如美国FDA就明确规定PET材料经过回收可以再利用在食品包装上。
2.食品包装的回收工作
为了使食品包装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在食品包装设计上进考量,特别是软包装材料应尽量保证材料的一致性。举例来说,如果PET食品包装袋热封层采用PETG,两者属于同一家族的材料,包装废弃物就很好回收利用;如果采用CPP或PE作为热封层就不好回收,同时也不能再利用到食品包装上,只有焚烧发电。
目前,从国际范围来看,食品用塑料硬包装发展得很快,这类包装材料的易回收处理,是其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PET饮料瓶的回收率也在逐渐提高,这也充分说明硬包装废弃物比软包装废弃物更容易回收再利用。
3.包装材料的轻量化
我国的食品软包装材料目前大多数是复合材料,且很少是同类材料,因此回收很困难,即使回收后的再造粒料也添加了很多添加剂,不能应用在食品包装上。因此,为了节约资源,必须强调复合食品包装材料的轻量化。
实现轻量化需要有量的衡量,采用不同包装材料与包装物的质量比例要进行定量鉴别。比如说,同样是1kg食品,包装袋的重量为30g,包装袋与包装物的质量比为3%,就比50g的包装袋(包装袋与包装物的质量比为5%)减轻了20g。这些都需通过食品包装标准的制定来规范食品企业的行为,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贡献。
4.包装成本占总价的比例
包装成本占食品总价格的比例,是衡量食品包装合理性的一个指标。如果包装成本太低,则说明选择的包装材料价格低廉且可能加入了回收料,或加工工艺有问题,减少了一道镀铝或涂覆工序等。如果包装成本过高,则有可能说明选择的包装材料性能超出了实际需要,或是不必要的美化装饰过多。
5.功能性包装材料的使用
目前国外功能性塑料包装薄膜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用量越来越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发差距还较大,主要体现在宽泛品种较多、专用品种少,今后应朝着高性能、多品种、无毒无害、绿色环保、物美价廉的方向发展。
但是,必须在对材料特性深入研究后,才能将功能性包装材料应用在实践中。例如水果、蔬菜的保鲜包装,是采用微孔透气薄膜好,还是采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好,要经过充分的试验后才能确定。这种试验应该由国家指定单位或部门进行试验,避免因试验条件不同造成结论迥异的现象,这又将出现没有标准的混乱局面。国家指定试验后,就可以制定此种薄膜的食品包装标准,加快标准的制定和审批速度。
标准制定的注意事项
国家需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分析、补充和完善,学习发达国家食品包装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找出与发达国家标准存在的差距,组织专家对我国的食品包装标准体系进行修订,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当前食品包装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特别是要将其与安全、环保、卫生有关的标准,以及与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准结合起来,以强化技术支撑作用,提高有效性。
1.注重联合行业力量
食品包装标准的制定是跨行业的系统工程,要根据食品的不同特性,制定出食品包装选用材料、包装形式以及最短储存期限的强制或指导性意见。为达到这一目的,可对多年来同类食品包装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组织食品生产企业与包装材料、包装制造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分析在保质期内出现食品变质的原因,然后分别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证明何种类型的食品要采用何种包装材料及包装形式,可以有效延长保质期或确保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安全。通过总结和试验得出结论后,还应组织行业进行充分的讨论,起草后的标准应在指定的若干主要厂家进行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后,方可试行。
国家可以支持通过行业协会委托食品生产企业和包装材料制造企业联合编制某类食品的包装标准,国家还可以给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一定的经济支援,这样既加快了食品包装标准的制定,同时宣传了食品包装标准的重要性。
2.注意标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食品包装标准应该符合食品工业结构的调整状况。为了保证食品包装标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应积极采用国际有关食品包装标准和国外先进包装材料标准,利用各种渠道了解、研究国外有关食品包装的技术法规、标准和检验方法,研究其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弄清食品包装重点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在标准和质量水平上的差距,引导企业提高产品标准,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出口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应及时终止立项时间过长、已不能满足需求的食品包装标准制修订计划。
3.区分量化正常包装与过度包装的界限
食品包装首先要确保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储存期内的食品不变质,食用后对人体无伤害,其次考虑的是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对食品不能造成污染和包装破坏。如果包装对内装商品没有起到同等的保护作用,或保护过度,则属于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过度包装和正常包装的界限区分,也是标准中应该格外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