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营养强化大米:是多一种选择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2-21 11:56:07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作为一日三餐必须品的米饭,本是再普通不外的食品,最近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情源起于国家公家营养改善项目重点倡导的产品“营养强化大米”的上市,同时该项目还启动了“营养粮油入省行”流动。计划第一期用时3年,大约笼盖我国1/3的省份,推广营养强化食品。然而此后质疑的声音四起,人们既担心营养强化大米取代普通大米后会不会连饭都吃不起了,也怀疑营养强化大米的效用是否真如宣传的那么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公家营养与发展中央组织了一次研讨会,试图对以上题目做出解答。
强化=恢复性添加
针对人们对作甚“营养强化大米”仍旧一知半解的情况,当日在座专家详细先容了此次推行的两种营养强化大米:一种是把碾米过程中产生的碎米磨碎,加上营养素做成颗粒,按照比例与大米混合;另一种是代表的喷涂方式,是将营养素喷到米的表面。公家营养与发展中央副主任表示,这两种方式既能够实现大规模出产,也能够正确掌握添加的量。至于毕竟添加哪些营养元素成分,则是根据国家每10年一次的国民营养调查,选取民众普遍缺乏的营养元素进行添加。
“实际上,‘强化’一词用的不是很合适,但是已经用了这么多年,是引进、选育和推广了一批优质稻新品种。先后引进、选育、推广适合衡阳市生态前提,与上个世纪比较,衡阳市现在出产上应用的优质稻品种有两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内在品质上了新台阶。外观、碾米、食味等品质都显著优于早期的优质稻品种,不但好看、好吃,而且还有香味。市农科所选育出的衡晚香3号,2002年通过评定,其精米粒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指标均优于泰国香稻品种。是较好地协调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美香粒、天龙一号和新香优80、金优207、新香优6号、培两优288等一批优质杂交稻组合,一般亩产可达900斤以上,基本解决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
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指出,实在现在一些所谓的“营养强化食物”是在恢复食物里那些在精制过程中流失的养分。
在食物加工过程中,酸、碱、氧、光、添加物、受热和机械作用等都会对食品的营养成份发生影响,使其受到损害。食品的精加工同样也会使营养成分受到损失。以小麦为例,把麦子磨成面粉的过程中,那些最有营养的膜也都被磨掉了。白面粉中的核黄素约比全麦粉低80%,烟酸低75%,硫胺素低60%,叶酸低40%;锌减少70%,铁减少65%。同样,精米和糙米的营养也差之甚远。“现在我们吃的普通大米加工非常精细,可以脱12层。但是一层一层脱下来,把所有营养都脱没了,我们就吃里面的淀粉,没有什么营养成分。”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说。
除了加工太精之外,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素天然衰减也是强化食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跟着时代的变迁,农业种植、养殖方式、品种资源和土肥结构等各方面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尤其是单纯追求速成、高产,使得食品的营养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只肉鸡38天长成,很难想象它的营养成分能等同于过去的老母鸡;有资料显示,2000年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1963年下降了很多。其中,菠菜下降80%,刀豆、油菜、茼蒿下降60%,白菜下降50%,番茄、卷心菜下降20%等。
一方面精细的加工过程不可避免地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另一方面这些食物本身的营养也在锐减,再加上居民的膳食摄取量相对上个世纪正在日益减少,因此从自然膳食中获取足够量的营养素变得越来越难题。而国际上应对营养素缺乏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对食品进行强化。这种方式不仅能恢复原来流失的营养,而且能够添加新的必须营养素。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80余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了强制性或倡导性食品强化政策。在一些发达国家,良多重大的、当初常见的题目,包括新生儿畸形题目,营养病、慢性病等,现在都是通过食物添加、强化日常食物如面粉、油盐等做大量的改善。我国的食品强化历史则始于1995年实施的食用盐加碘。此后,强化面粉、加铁酱油等也均陆续上市。
原供职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央、现任比尔?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叶雷以为,在推出这些营养强化食品时,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个理念就是假如营养已经足够,额外强化的营养对人体也不会产生任何坏处。这本是一个已达成共鸣也已经在实践的尺度,但因为近年来频频泛起食物不公道添加题目,尤其发生了如三鹿毒奶粉这样严峻的食物安全事件,使民众在“吃”上都绷紧了神经,往往觉得在食物里加任何东西都不是好事。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公家营养与发展中央主任于小东说:“往里加不是纯自然,过度加工,把它里面的营养都减了也应该说不是纯自然。但是我们现在只留意往里加不是纯自然,没有留意没有营养的食物。”而营养强化食品恰是在添加这些被加工掉的营养成分。
倡导推广取代
出了营养强化大米,是不是以后市道市情上都是这种大米,不复有原来的普通大米了?营养大米的价格比普通大米要高,这不是连吃饭的本钱也进步了吗?
面临这些疑问,当日首先夸大了营养强化大米普遍取代普通大米,从目前来说不具备这个前提;从国际上看,让营养强化食物完全取代普通食物也不太可能。现阶段营养强化大米的上市只是倡导、推广,并丰硕产品品种,买与不买全部由消费者自行决定。
“现在大米是一个完全市场畅通流畅的商品。它是一个买方市场,市道市情上从低到高几十种价差,大家都在平行销售,不同消费者买不同价格的产品。假如不采取强制措施,不会谁取代谁,完全是消费者到市场上选择。”于小东增补解释营养强化大米的推出毫不是强制推动,而只是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
至于营养强化大米的定价较高题目,在座的专家以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在于此次推广并不像当初推出营养强化面粉那样,有一定的项目用度补贴,并要求企业基本不提价。尽管当时的这一方式使得终极营养强化面粉的价格基本同普通面粉价格差未几,但相应的,低价也使得企业没有了推广的积极性,所以这次政府并不决出一个指导价,而是先放手让企业定价。
另一个原因则是实打实的本钱因素。说,此次营养强化大米用的基础米价格就较高,再加上营养素、特殊包装、设备以及初期宣传推广等几方面的用度,导致最后价格就上去了。
对此如何解决?于小东表示可以鼓励不同价格的基础米都来尝试做强化大米,让消费者不但在口味上有选择,在价格上也有选择。“好米作为基础米搞强化,价格低的米也可以做基础米搞强化,有不同档次的强化大米供消费者选择,营养素颗粒是完全一样的。”他说。
显然,推广营养强化食物不即是让它们取代普通食物,推广营养强化食物要成功也仍是要考虑价格因素。加碘盐到今天之所认为大众所接受除了它确实有效果之外,“每公斤盐大概增加半毛钱,一年用10公斤对整个家庭负担也不外增加几毛钱”的微小负担也是其推广成功的枢纽因素之一。就这一点而言,营养强化大米的推广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