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收玉米期间,连续下雨,我家玉米籽全部发霉烂了,你们这里多好,还有专门烘干的机器。”14日下午,如东县大豫镇棉场社区吴勇兵家庭农场(上图)烘干玉米籽接近尾声,附近长沙、掘港等地不少农民前来参观。曹埠镇农民赵亚楠一边观看,一边羡慕地对棉场社区的老朋友倪德华说。
“这就是我家13号一边下雨一边机收的玉米籽,从田里运过来时含水率达到40%,今天一早,我过来一看已经干了,牙齿一咬嘣嘣响。”倪德华说。今年,倪德华在两熟西兰花菜中间套种了30多亩玉米,一过磅刚好25吨。“烘干费很低,每斤才收一角四分钱,比人工晒划得来。”赵亚楠算了一笔账,与前来参观的农民议论开来。
中心共有6台烘干机,由如东县勇兵家庭农场主吴勇兵投资建设。“我家种1007亩地,今年种了860亩玉米,前年购买了两台烘干机,自己家里用用,不少农户希望我为他们提供烘干服务,今年,我投资80万元,添置4台烘干机,为种植户提供保本式服务。想不到,今年派上了大用场。”从8月15日起,玉米陆续收获,吴勇兵家庭农场的收割机开进玉米地,一天收160亩,含水率在28%到40%的潮玉米籽,被拖拉机运到吴勇兵的烘干中心,倒入风选箱,第一道工序就将一两寸长的杂质筛选出来,由输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入20多米高的料箱。“烧的柴油,潮的玉米籽进去是14吨,烘干一箱含水率40%的需要25个小时,干的出来只有12吨了。”望着潮湿的玉米籽,出来时含水率不到13%,农民胡郁山说:“它真是我们农民告别望天收的好帮手。”
“我之所以敢于投资,建成全县第一个烘干中心,是政府的扶持政策让我吃了定心丸。”吴勇兵说,市农委、县农机局帮助他的粮食烘干中心立了项,上马一台烘干机,国家补贴2万元,市里补贴3万元,县里还有补助。
“今年,我们社区农民种了4000亩玉米,收割期间正逢连续阴雨,全靠烘干中心帮了大忙,2600吨玉米籽才没有烂掉。”棉场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永军告诉记者:“我们鼓励农场主建设烘干中心,开展惠民服务,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最后一环得以完善,惠及更多的农民。”
“粮食烘干中心是个惠民项目,今年全县已经建成10个,明年在此基础上翻一番。”如东县农机局局长张玉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