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机器“晒”谷解粮农后顾之忧
来源:环球粮机网发布时间:2015-02-06 17:23:15
在今年夏粮收购阶段,新干县海珠米业有限公司十分忙碌,每天要烘干湿谷75万公斤,该公司董事长邓库皮告诉我们,公司在已有15组烘干机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300多万元购买了20组烘干机及配套设备,有效缓解了粮农晒谷的后顾之忧,今夏他的烘干机烘干了1000多万公斤湿谷,为粮农减少损失达2000多万元。
笔者在该公司的粮库内见到8米多高的烘干机依次排列着,据邓库皮介绍,从稻田里收来的湿谷烘干到干净干燥,达到国家储粮标准的稻谷,大约需要10小时,整个过程都由机器控制,基本不需要人工,让粮农特别是种粮大户摆脱了卖粮难、卖湿谷更难的窘境。目前,新干共安装粮食烘干机121组,烘干能力达1660吨,全县每天可烘干湿谷2490吨,而且百斤粮价比周边县市高出3―4元左右,仅此项可使全县农民年增收近1.6亿元。
粮食烘干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是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农民、种粮大户靠天晒谷问题,新干县农机部门在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中大力推广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努力争取农业项目资金,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资金,每年能争取到1000万元以上的中央财政资金,其中投入到粮食烘干机补贴资金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在全省前列。2013年7月,新干县列入全省首批10个“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之一,该项目每年有5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水稻社会化生产的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和稻谷机械烘干,对市场化运作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烘干,每烘干1吨湿谷补助2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使用烘干机的积极性。在此带动下,该县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全县流转土地累计14.2万亩,流转率达32.8%,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达41个,共14095亩,全县种植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66户。
“烘干机既省工又不受晒谷场、天气变化的限制,现在还有补贴,我明年要再扩大种植规模。”该县溧江镇承包了300多亩稻田的种粮大户杨九如充满自信。机耕相比畜力耕作,机收相比人工收割都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粮食烘干也是如此,农民在稻田里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后将稻谷装包,不用晾晒直接卖给安装了烘干机的粮食加工厂,在粮食加工企业过磅后,农用车液压自卸直接喂给烘干传输装置,更加省时省力。此外,粮食烘干可以减少晾晒损耗,提高大米品质。有研究数据表明:粮食烘干成本只有晾晒的一半,且能减少三个百分点的损失。以该县现有的121组烘干机,日可处理湿谷2490吨,全年烘干作业以40天计算,可减少粮食损失2988吨;以人工晾晒稻谷每吨100元计算,可节约人工成本498万元。来自荷浦乡的种粮大户刘友芽说:“现在晒谷不用再看老天的‘脸色’了。有了烘干机,雨天收割稻谷也不愁晒不干,省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