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合理设定送风温、湿度,尽量保证离心风机风量和粮堆交换次数。试验证明,风量大小影响交换次数,粮堆气体交换次数不足会影响降温效果,因此合理地掌握风量和交换次数是提高降温效果的另一重要条件。同时合理放置谷物冷却机(置于背阴处或专用工作棚内),以避免强光辐射导致排气压力过高而停机。
谷物冷却机采用压入式通风,如果温差太大,或储粮水分较高,在开始通风的一段时间里,粮堆表面、仓顶及仓壁往往会出现结露现象,这时仍应继续大力通风,不可停机,利用冷却、干燥的气流把粮堆表层水气带走,直到结露现象消失,方可停止通风,否则,会因结露引起粮食霉变和发芽造成损失。
在外温明显高于仓温和粮温的季节,冷却结束后应及时用薄膜对粮面进行隔热保冷处理,必要时可在粮面上用麻袋或其它隔热材料压盖,再用薄膜密闭,以防止粮堆外的湿热空气对流传入粮堆和延缓粮温回升。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排除仓内空间积热,降低仓温,延缓上层粮温的回升速度。另外,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粮面或靠墙部位粮食温度在停机后温度回升较快,在全仓粮食复冷前,粮温回升较高部位易生虫,必要时可以在该部位采用谷物保护剂作预防处理或局部粮面低剂量PH3熏蒸处理。
对于较高粮温的粮食冷却,应先利用晚间低温进行机械通风后进行谷物冷却。冷却时出风湿度应分几个阶段设定,在粮食水分不高的情况下,不必将粮温降得过低(可在13~ 15℃)。但是在降温前应对储粮进行杀虫处理,在冷却期间加强对害虫的防护工作,严防感染,以避免因害虫活动影响储粮低温。
通风期间,应当每隔3~4小时检测一次粮温的变化,如果温度降不下来,就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以免浪费电力。在用谷物冷却机降温过程中,也会发生粮食水分转移的情况,甚至发生局部结露导致粮食变质现象,在粮堆中靠阴面墙边、底部和其它部位都有可能由湿热扩散引起水分增高,如不及时观察处理就可能导致储粮变质。因此,要密切注意粮仓中的某些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储粮安全。对局部相对高点可以采用单管或多管机械通风机组与谷物冷却机“引冷排热”,即将单管或多管通风机的吸风管直接插入高温部位吸出热空气,同时将谷物冷却机送入的冷风引入该发热部位;或采用粮面压盖的方法,使用薄膜或其它材料压盖已冷却的粮层表面,将冷空气引向粮温较高的部位降温,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打塘”“打探管”“挖沟”等传统方法协助冷却降温。
加强通风冷却后的日常管理,也是确保低温储粮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