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认真分析,对生产面临的形势,牢固树立“三分种、七分管”的思想,增强中耕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玉米中后期管理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二是进村入户,深入生产一线抓落实。认真开展“查苗情、查病情、查虫情、查灾情”工作,分作物、分区域、分苗情、分墒情制定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措施,把中耕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科学管水:七、八月正处多雨季节,玉米地应注意及时排涝。
2、合理施肥:玉米高产,果穗大,粒多,粒重,重施穗肥是关键。大喇叭口期(约在抽雄前12天) 是玉米需水需肥的临界期,此时施肥效果最佳,过早或过迟,效果都不好。每亩施尿素25?D30公斤,根旁深施,施后培土,防止肥料挥发流失和倒伏。玉米结实满顶,不秃顶,巧施粒肥是关键,抽雄吐丝期亩施尿素15公斤,施后覆土,防止肥料挥发流失。
3、人工去雄:人工去雄只要方法得当,一般可增产10%左右。应在雄穗刚抽出而未开花散粉时进行。去雄时每隔一行去掉一行,也可以隔株去雄,一般不超过全田株数的1/2。靠田边、地头处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授粉后,可将雄穗全部剪掉,以增加群体的光照,注意去雄时不要去掉叶片。
4、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可促使雌穗授粉良好,提高结实率,是防止秃顶的重要措施。可在早晨花粉撒花时,摘取2-3个雄花穗分枝,把花粉抖落在雌穗花系上,一般可连续进行2-3次,也可在上午9?D10时用长竹轻轻赶动穗部。
5、拔除小株:在玉米抽雄穗前和吐丝前后,将少数没有结棒能力的小株、弱株拔除,既能省水省肥,又利于田间通风透光。
三是做好洪涝灾害应对预防。及时开沟排涝,防倒伏,做到雨停田干、沟内无明水,及时清除枯枝黄叶、病叶,对发病植株及时清除。
四是加大防灾减灾力度,降低灾害损失。进入雨季后,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随时有可能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损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及时上报县农业局和保险公司,及时做好现场查勘和理赔工作,组织群众开展灾后恢复生产,降低灾害损失。
五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由于近期多阴雨天气,易导致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认真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提出防治意见。根据病虫害的定点监测,结合大田宏观调查及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早控制,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防治效果,切实增强病虫害防控能力和杂草的防除。玉米生长中后期是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病虫害防治应做到防重于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玉米灰斑病、大小叶斑病、锈病等病害于发生初期,选用“75%甲基硫菌灵”、“20%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或“25%丙环唑”统一防治1?D2次;玉米螟虫于大喇叭口期,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蚜虫在点片发生期,选用“20%阿达克”20?D30ml/亩或“10%吡虫啉”30克/亩防治。
更多粮食机械相关信息,还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环球粮机网:http://www.worldlj.com